EAP心理科普|动不动就以死相逼的孩子,还怎么教育TA?

2021-04-26作者:中智EAP点击:5798

标签:EAP 中智EAP 员工关爱


作者:中智EAP签约咨询师 陈义萍
我接待过的一个8岁的小女孩,聪明且富有灵气,说话特别有文采,想象力异常丰富,以至于在初期的咨询中,基本都是她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一些虚幻的故事和人物,我只能乖乖地扮演一个饶有兴趣的听众。
她是被老师推荐而来到咨询室的。原因是她经常宣称不想活了,想从教学楼上跳下去,或是想躲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让大家都找不到她。


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依然使用惯常的那些教育方式很容易会激化彼此间的矛盾。接下来,我分享几条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能给家长们,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共情的能力
就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内心感受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孩子“在一起”,体验到心灵相通、心心相印的幸福感。
回想我们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那些能在我们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被我们信任和喜爱的人,常常是能够和我们一起悲伤或一起欢笑的人
一个字——,是珍贵无价的。拥有了共情的能力后,当我们再看到一个闹脾气的孩子时,我们才可能会感受到他的脾气背后的悲伤、无奈、恐惧,或者是愤怒和委屈,才可能进一步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和需要,也就能自然自发地知道怎么有效地帮助一个正在面临困难的孩子。

情绪涵容能力
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闹情绪的孩子,比如骂人、摔东西,或者把作业写得一团糟,上课睡觉,反复提醒也不知收敛悔改。类似的情形下,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也很容易被引爆?这就是关于我们的情绪涵容能力的高低了。
如果我们既兜不住孩子的情绪,也兜不住自己的情绪,也兜不住孩子传递给我们的情绪,分不清哪个情绪是孩子的,哪个情绪是自己的,总之是涵容不了彼此的情绪,失去理智,肯定就帮助不了孩子,也帮不了自己。
在任何局面下,面对孩子,我们都要保持镇定、冷静、温和与智慧,这确实很难,需要反复的自我觉察和练习。
积极倾听技术
我们每天都在听别人说话,也听自己说话,但是我们多数人并不会倾听。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被孩子抱怨说我们不理解他,我们也不会抱怨亲爱的人不理解我了。
而当我们真的懂得并能够运用积极倾听的沟通技术后,孩子才会逐渐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接受我们的帮助。


中立不评判的表达技术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耐心安静地听,还少不了要开口说话,以指导和教育孩子
家长和老师们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却似乎很少考虑另一种可能性: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话说得不好听,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激化了孩子的情绪。
未经训练的家长和老师们,很容易在语言表达中夹杂了对孩子的成见、评判和指责,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被这么对待的,耳濡目染自然习得了这样一套语言系统。
所以,我们需要练习调整自己的表达习惯,说出来的话要暖人心,甚至具有疗愈的效果。


因为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我无法在这里详细讲述每一项技巧。我学习这些技巧也已经付出了好几年的时间了,现在依然在学习着,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练习着。
基本功,不是一经学习就能掌握好,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轻松运用的本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以致精通。
就像钢琴家,小时候刚开始摸钢琴的时候就要学习基本音阶的弹奏法,而在成名成家之后,即使能演奏出高难度的旋律节奏了,也依然不能放弃基本音阶的练习
因为任何优美的旋律,也少不了基本音阶的灵活组合。同样的,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也是这几条基本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
并且请记住,越是困难的相处时刻,越是需要牢牢地守住这些最基本的技能


如果家长们对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有希求心,我先推荐两本书供大家阅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和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从这两本书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希望也同样能让你们有所裨益。


关于我们

中智职业心理健康中心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中智集团旗下的中智关爱通(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大陆推行了19年EAP商业化运行的服务商,至今已经服务企业200余家,累计服务3,000,000+员工及其直系家属,87%客户持续服务5年以上,服务覆盖全国。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邮箱:ying.zhou@guanaitong.com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