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微博、翻翻朋友圈,可能我们会发现有些同学已经换了一份与毕业工作完全不同的工作,有些同仁已经开始做起了微商、开了微店,职业的丰富速度正在超乎我们的想象。
许多的新行业、新岗位的诞生速度,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更多选择、更加灵活的就业环境,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更大的挑战与冲击,传统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比例将会逐步降低;
相对而言,我们职业生涯的边界正在变得比较“薄”,我们更有可能跨界、打破现有职业边界,比如:辞掉高薪,成为专职UP主,放弃传统职业,成为直播网红,从事微商、在朋友圈干起销售。
面对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职业环境,我们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职业人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开始深思?幸福的职业是怎么样的呢?升职、加薪、更多资源?
其实,有一个比较简单、可视的标准可供参考:个人是否对工作和生活有更多的热情。
此处需要区别个人热情与外部职业成功评价。目前对于职业成功,我们第一反应是:薪资有多高?职位有几级?资源有多少?人际关系有多好?……此类都是外部对于职业成功的评价,而职业成功的评价并不意味着个人幸福感多高,两者并没有因果强关联。
就好比《天龙八部》之中的扫地僧,有着高超的武功,却做着一些简单的工作,尽显一代宗师风范。如果用当下成功职业判断,则会判断他是一个不那么成功的人。
因此,我们要首先区分出,职业幸福的关键并不在于一些外部因素,其真正的核心是在于自我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一味强调追求外界事物,反而会本末倒置,忽略我们与世界、与自己所做事情间的关联,最终迷失在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困局之中。
首先,个人的职业经历中不同的情绪会影响到你对当下的职业幸福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你情绪特别低落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悲观、会听更多伤心的歌曲、对世界看法更加感伤、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小事情而悲伤;而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你甚至可能感到自己充满了力量,感觉自己战无不胜。
同理,职业经历中的情绪对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也是有影响的。当在职场中经历的事情触发了我们的负面情绪时,这些情绪就很容易激活那些负面的相关记忆,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判断。
比如,当下工作遇到了一些小挫折,这种挫折会让人产生挫败感,继而让人联想到当时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当挫败感和后悔感两者叠加时,“不幸福感”也就产生了。
除了情绪之外,不同的自我也会对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在职业之中,一共有三个自我,分别是假设自我、应该自我和理想自我。
假设自我是来自于个体对曾经某个选择或行为的假想。简单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自己期待与设想,大部分时间是一种想象,但是却实实在在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现实生活。
在职业生涯之中,我们经常会回顾曾经的职业选择或者经历,不幸的是,在回顾之中最常出现的情绪为后悔。
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现在自我状态不满而产生的,在实验测试中,有超过 60% 的被试者表示当他们回顾过去的决定并考虑那些潜在选择时会感到后悔。
同时,需要重视的是,后悔是一个引发一系列负面状态,包括悲伤、懊恼、盲目的渴求等等之类的重要诱因。
这样的状态会让我们进一步对过去职业生涯感到懊恼、对目前职业状态感到不满、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走向感到焦虑与不安。
应该自我主要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源于个人认为别人对自己抱有的期望或要求。
应该自我与当下真实自我的之间差距会引发不同情绪,如果两者有着差距,或者差距在逐渐扩大,会让人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反之,当真实自我达到应该自我的标准时,个人会感到自信、满足、自豪等正面情绪,由此产生对于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比如:以工作-家庭问题为例, 某企业经理当前工作任务重,经常需要加班( 现在真实自我) ,但因为孩子的出生,他明白自己的妻子希望他能花更多时间照顾家庭 ( 现在应该自我) 。
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缩小这一差距,就会产生愧疚、无奈、迷茫等消极情绪。尤其是他很看重这一差距时,他甚至会觉得自己的职业道路有必要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应该自我与当下真实自我的之间差距不仅会对我们职业幸福感、乃至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
理想自我是我们希望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很多时候,都表现在对于未来自我的期许之中,类似于个人为了实现未来的自我所设定的目标。
因此理想自我主要与未来的自我相关联,并与学习、发展、工作表现等职业经历的有着更强的相关性。理想自我经常会与未来可能的自我进行比较,但因为两者不会一致,其中的差距会让我们感到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
这点和前段时间非常热闹的知识付费有着很大关联,我们都有对于自己未来应该成为什么的假设(理想自我)。但当下我们发展的可能性(可能自我)却无法达到,两者之间差距是我们支付知识费用的动机(焦虑情绪)。
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两者差异逐渐减少,那我们会更有自信、充满热情和希望(积极情绪)。但如果我们拖延了、学习效果不大,两者差异在逐渐加大,这一状况会带来沮丧、失望、挫折感等消极情绪,由此对于现阶段的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
回首过去,固然能增加自己体会与感受,但也需要明白这样行为也更有可能为自己带来后悔情绪。因此应该将自己更多精力放在当下,避免无谓的回顾、沉迷过去所带来自己后悔、懊恼等负面情绪,摧毁当下的职业幸福感与规划。
过大、过遥远的目标不仅对于职业生涯、幸福感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会因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过大化、或者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引发我们的焦虑、急躁、烦恼等各种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在各个阶段设立合理目标,尽量达成小目标,从而不断实现理想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在有限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应当有一个针对性、可逐步获得职业发展范围,过大或者过小的范围均不利于个人职业幸福感的增长。在自己擅长领域内积累自身优势,从而实现不同自我的统一与实现,最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不断增长。
中智职业心理健康中心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中智集团旗下的中智关爱通(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大陆推行了19年EAP商业化运行的服务商,至今已经服务企业200余家,累计服务3,000,000+员工及其直系家属,87%客户持续服务5年以上,服务覆盖全国。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邮箱:ying.zhou@guana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