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由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主办、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2025年第三期行业发展交流会顺利举行。中智EAP作为EAP行业代表受邀参会,与各方专家共同探讨医疗机构与社会机构合作新模式,共建行业新生态。
凝聚共识,推动医社协同发展
01搭建共享平台,呼应时代需求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王海云秘书长介绍,行业协会自去年起已成功举办6期行业发展交流会,致力于为会员单位搭建经验互通、智慧共享的合作平台。2025—2027年是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年,且当下临近“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次交流会顺应时代背景与会员需求,旨在打破服务壁垒、整合服务资源,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王海云秘书长期望本次交流会能够为医社深化协同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双方凝聚共识、携手前行,共同实现行业共赢发展。
02医社协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院长表示,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年三年行动计划既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诸多挑战。当前社会需求旺盛,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社会机构服务却未被充分利用。他强调,行业需扩大服务供给、缩短响应时长,但医疗机构难以独立实现此目标。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在探索医疗与社会工作融合的服务模式,依托多学科协作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汪作为院长祝愿本次交流会能取得扎实成效,希望医社双方能进一步明晰协作方向,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多方经验分享,探索医社合作新路径
本次交流会由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建玉主持。邀请3家医疗机构代表与2家社会机构代表立足本单位实践经验,介绍医社合作的创新路径、实践成效与未来展望。
圆桌讨论环节中,参会人员围绕当前发展难题、医社双方的需求对接通道,以及医社的未来合作方向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中智EAP事业部总监毛寒晓指出,当前医社合作中存在两大关键点亟待突破。
首先是建立高效可靠的双向转介机制。医疗机构业务繁重,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需要社会资源有效承接;而社会机构如中智EAP在服务过程中也常遇到需进一步医疗介入的个案,存在向医疗机构转介的需求。打通转介通道,首先依赖于医社双方建立深度了解与互信,使彼此有底气相互推荐、形成服务闭环。
另一方面,她呼吁更多商业保险机构介入心理服务领域,通过开发覆盖心理咨询费用的保险产品,减轻民众经济负担,提升服务可及性。
毛寒晓还强调,应持续创造医疗机构、社会机构、学校等多方交流的机会,增进对各领域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减少信息差与误解,为“医社结合”营造更加开放、协同的行业环境。
未来展望:共建心理健康服务新生态
本次行业发展交流会成功搭建起医疗机构与社会机构深度对话的专业平台,切实打破信息壁垒,进一步凝聚行业协同共识,为探索更高效的医社合作模式、共建规范化协作机制筑牢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中智EAP期待在行业协会的引领下,与更多医疗机构、社会同仁深化互信、拓展合作。中智EAP将积极顺应“医社结合”发展趋势,持续探索企业员工心理服务与临床心理支持的转介衔接,助力构建更畅通、更包容的心理健康服务生态。中智EAP愿与各方一道,共同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专业力量,为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远景目标注入更多温暖与可能。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看过
《中智EAP受邀出席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2025年第三期行业发展交流会》
还看过: